iOS优秀应用instagram的用户体验报告

移动开发 移动应用
本文为iOS优秀应用instagram的用户体验报告,对于instagram,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款免费的APP,他的操作非常便捷,用户体验也非常流畅。

instagram从10月发布到现在已经3个月了,也成为我每天必用的APP之一,除了鄙人喜爱摄影,平时爱拍些糖水片儿之外,操作便捷和体验流畅也是特别钟爱此款软件的原因之一,网上很多相关资料,今儿凑个热闹,也分享下自己的体验感受吧!

作为新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instagram体验报告

对于instagram,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款免费的APP,8周完成,1周注册20万用户,一款“fun&quirky”的图片即时分享软件。我总结两点:1 基于移动场景的典型设计 和2 开发融合的关系互联模式,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更多优秀应用可以到51CTO移动开发专题:移动开发产品设计宝典

官方网站:http://instagr.am/

[[19043]]

1 基于移动场景的典型设计 和2 开发融合的关系互联模式,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一 基于移动场景的典型设计

a  为什么说是移动场景的典型设计?

为什么说是移动场景的典型设计?

使用场景是产品需求诞生的催化剂,密不可分。

相比大家在用手机拍照的时候,多少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如果我的手机也能拍出相机的效果就好了!“对比手机和相机的区别,显而易见,YOU SEE,产品需求就这样自然的产生了,不得不说,是不是有够典型的移动场景呢!

b  既然有了产品需求,那就开始吧!

既然有了产品需求,那就开始吧!

instagram的滤镜特效就像一颗大力丸,让照片看起来都生龙活虎起来!就在前几天从11种滤镜增值14种,由于大多为LOMO特效,所以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款”非主流“倾向明显或被伪文艺青年宠幸的软件。

c  实现了产品需求之后,体验和功能扩展就更加重要了。

实现了产品需求之后,体验和功能扩展就更加重要了

既然是移动场景下的设计,那就一定要“all as easy as pie”,尽可能的简单,上手。谁喜欢一款充满各种机关需要绞尽脑汁的去体验,享受复杂逻辑带来的快感的软件?呃,除非你是产品经理,嘿嘿。

一般来说,移动产品设计的通用原则为“简单,易用,高效,流畅”,手机用户的视线焦点相对PC用户来说,要集中很多,这也就使得他们对于等待的耐心要脆弱的多,高效和流畅的体验就显的格外重要了,俗话说:宁输十字,不输一先。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多少印象分,大家可以想想自己使用某些软件的感受!instagram表现出色,从拍照,滤镜,处理,上传。评论等操作,都形如流水,非常顺畅,同时支持LBS信息(手机优势的应用),可以看到如此美丽的照片拍摄于何地,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轨迹,才能完美!

以上只能作为固体存在,而分享互动才会让其充满生命感!才可以不完全依赖滤镜特效,更具粘性。#p#

二 开放融合的关系互联模式

说到开放融合,其实也不过就是资源整合。

针对寻找好友的功能来说,instagram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分担用户在新软件中建立关系圈的烦恼。

a 关联已有资源,方便快捷

关联已有资源,方便快捷

直接导入用户已存在的关系链,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b 使用过程中渗透添加好友的方式

使用过程中渗透添加好友的方式

如果作为一名一穷二白的用户,没有facebook,twitter,他会不会就死在这里?

Instagram提供了多种途径,包括在热门推荐页面,找寻中意的图片摄影者;在那些喜欢你的照片的likers中加人;或者自动推送一些类似“可能感兴趣”的人…..看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关系圈并不难,多种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c 无痕推广,不烦人,不刻意

无痕推广,不烦人,不刻意

推广软件,从而增加无形的用户量,你的好友看到这么炫的照片难免也想下载。

方便快捷,善用资源,提供类别渠道避免一款新软件给用户的陌生感,降低寻找关系链的麻烦

互动体验非常简单,只提供“赞”和“评论”两个入口,抛弃了“分享”“转发”“回复”等各种操作,其实想想,以上这些不奏是一个知会的功能么!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会考虑这个叫“分享”那个叫“转发”, 一级对话叫“评论”,二级对话叫“回复”。鬼才会去想这么多吧,其实就是让好友收到push,自己去看就完活儿的事嘛!代替这些的只需要@+username,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一来二去,关系圈逐渐形成。

互动体验非常简单

再比如,instagram有一个提供LBS的入口,也支持自定义设置,这样,也增加了一个展示个人信息的地方,又把功能整合设置了。

instagram有一个提供LBS的入口,也支持自定义设置 保留核心互动,促使新关系形成倒巩固

关系互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体验这么久,对于用户类型也做了一些归纳,暂且分成四类

轨迹型

一 轨迹型。这种用户喜欢随地随拍,即时上传,通过他们的照片可以了解其很多生活轨迹,比较细节。由于是比较随意的拍照,所以相片质量只能说一般…..而对于现实中熟悉的朋友来说,这些图片反而也会关注较多“您这又是去哪儿腐败了?看看他又出去游山玩水了!….”增加交流。

偏执型

二 偏执型。这种用户在instagram中并不是少数,相信很多朋友都发现里面很多宠物控,玩具控,建筑控等各种偏执狂,情有独钟的偏爱摄影单一事物,作为海绵宝宝控的我,相比他们来说,还是收敛很多呀,啧啧。

自恋型

三 自恋型。从刚开始使用instagram到目前,很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各种妹子大头照登上热门推荐页面的几率越来越高了,踏雪寻梅般的点进去,发现这些人只上传各种自拍照,令人发指,严重投诉instagram,为什么不推送各种帅哥儿的照片呢!

专业型

四 专业型。这种用户除了会用手机拍照外,也会筛选相机拍摄的照片导入分享,比较重视图片交流,偶尔使用滤镜。所以instagram真的不乏一些很棒的图片。

作为新用户在使用instagram之初,必然是抱着体验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是从轨迹型用户逐渐成长起来,看的多了,也会注重把控自己图片的质量,也就逐渐演变成专业型用户吧!Anyway,不管是什么类型,我相信使用instagram的朋友都是一群喜欢拍照或者即将成为喜欢拍照的人们。#p#

三 flickr VS instagram

Flickr的iPhone客户端表现也不错,可是相比instagram来说,还是比较冷清了。总结一起来,flickr是一个属于自己关系链的圈子,instagram是一个综合关系链的圈子。

flickr VS instagram

最近又出了一些类似的图片分享app:Path,Picplz(个人觉得这个体验很差,就不推荐了,仅供参考)等,界面之精致,体验之流畅也值得去参比,不过Path这厮只支持ios4.0,这让鄙人的iPhone 3G ios3.1.2情何以堪!所以还是instagram亲民许多啊。#p#

四 为什么没有instagram for PC版?

先看看昙花一现的web页面,这个是我在体验instagram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的,按照提供的地址果然有了一个可以管理自己和查看他人照片的页面,不过这个没多久就封掉了,个人觉得,目前instagram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保存那些标记了“已赞”的照片,每次都要自己手动截图,不过相信这个功能的推出是迟早的事儿,我们拭目以待.

instagram for PC版

至于为什么没有PC版,以下原因是否可以足够说明呢?大家可以探讨一下这种不联网为终端的现象.

软件本身的初衷,flickr在PC端的出色可以作为两大原因

最后,忍不住称赞instagram这款产品新星,干的真漂亮!产品功能逻辑简单,操作流程顺畅,通过图片建立一个关系链,同时也满足用户的粉丝圈和优越感,值得学习和思考。时间关系,本文难免蜻蜓点水,请大家多指教!附上我的instagram ID:blessingear,欢迎互follow!

【编辑推荐】

  1. Windows Phone 7 免费线下培训火热报名中
  2. 2011年移动用户体验趋势:增强现实
  3. 2011年移动用户体验趋势:硬件与应用
  4. 2011年移动用户体验趋势:信息推送技术
  5. 2011年移动用户体验趋势:精致实用的界面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推荐

2011-02-24 13:28:12

2011-12-09 20:42:55

iOS

2011-11-17 13:29:44

Android用户体验导向

2011-03-23 09:53:54

良性循环产品交互用户体验

2013-04-17 09:50:36

用户体验设计UED手势

2011-12-29 10:22:04

iPad用户体验设计指南

2023-09-10 17:14:42

缓存技术系统架构设计

2021-08-27 14:36:03

JamfiOS应用权限

2009-03-23 08:40:52

2011-12-28 15:11:09

iOS推荐

2012-02-16 09:38:48

2011-12-14 09:23:56

Android应用开发者收入

2011-02-27 12:49:55

CDN、网宿科技互联网报告

2012-04-21 19:02:25

黑客Instagram

2010-12-15 13:17:28

使用模式用户体验

2012-04-17 09:09:47

AndroidiOS

2014-02-20 10:56:28

iOSAndroid安全漏洞

2011-06-09 17:18:09

2010-04-15 17:57:38

SOA企业混搭应用用户体验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