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系统脱胎换骨 Android 5.0正式版评测

移动开发 Android
谷歌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似乎与&ldquo甜点&rdquo结下了不解之缘。从Android 1.5的&ldquo纸杯蛋糕&rdquo到&ldquo果冻豆&rdquo,甚至到现在的 Android 5.0 Lollipop&ldquo棒棒糖&rdquo。这一路走来都带着&ldquo甜&rdquo,那么现在这个&ldquo神龙见首不见尾&rdquo的5.0是否会让大家尝到&ldquo甜&rdquo?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品一品。

谷歌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似乎与甜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Android 1.5的&ldquo纸杯蛋糕到果冻豆,甚至到现在的 Android 5.0 Lollipop棒棒糖。这一路走来都带着甜,那么现在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5.0是否会让大家尝到甜?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品一品。

早在今年6月份GoogleI/O 2014开发者大会上,谷歌Android L开发者预览版已经亮相在广大用户面前,在当时来说,Android L是一个只有版本却暂时没有代号的系统。从发布开发者预览版到如今发布的正式版本,Android L历时将近四个月,正式名称代号为Android 5.0 Lollipop(棒棒糖),这是自Android 4.0以来Android系统又一次重大升级。

Android 5.0 Lollipop***的变化在于UI用户界面的设计,新的Android 5.0 Lollipop将会采用全新的 &ldquoMaterial Design&rdquo设计规范,新的用户界面更加简洁、色彩更加丰富。动画效果更加合理生动,同时加入实时阴影的3D视图,更多的使用卡片 风格的显示效果。全平台风格也变得更为统一。Android L是安卓系统有史以来比较大的一个更新,主要的新特性有全新的 Material Design风格用户界面,新的通知消息系统,多任务界面有着全新的Google Now卡片风格,64位编译器,默认的ART运行模 式,同时还有Project Volta省电模式,因此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

谷歌每半年就更新一次Android,然而硬件厂商并 未按图索骥,往往忽略一些不重要的版本跨代升级,用户也会用&ldquo刷机&rdquo来投票。比较目前Android各版本的占有率,Android 4.1和2.3仍然 占据绝对优势,充分证明了这两个版本在Android迭代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此看来,Android的重大更新也是大概2年1次。因此2014年的 新Android系统值得关注。

Android 5.0 Lollipop多幅通知界面

Android的2013年并不顺利,虽然席卷新兴市场,然而在高端市场面对iOS7和iPhone5s信心不足。在美国日本,Android的份额持续失血,圣诞消费季的表现被完全压制。2014年,大屏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的到来,Android阵营的***三星遇到了增长瓶颈,谷歌自家的 Moto X仍是小众的玩物。在6月份I/O大会(开发者大会)上,那么现在,就是Android 5.0 Lollipop证明了自己的时候到了。

亮点一环:通知中心变化

 Android 5.0 Lollipop目前还是处在神龙见首不见尾 的状态,并未被广泛地推送到广大的用户使用中来。那您如果要问5.0有什么特色,笔者现在就可以告诉您,Android 5.0的通知中心最能说明新版变 化的特征。而作为移动智能系统中出道最早,资格最老的功能,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苹果在iOS6之后将通知中心也将Android这项特征抄了去。

[[121942]]

苹果已放下身段 开始虚心学习了

Android 5.0 Lollipop通知中心融入更多的卡片式风格,即使是在锁屏状态下也可以进行多种功能操作。同时用户可以自定义通知的优先级 别,使得用户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通知。还可以设置特定的通知权限,只有被允许的通知消息才会推送。同时还具有操作性,比如用户在游戏时有电话打入,不会以全屏显示,而是弹出可操作的通知卡片,用户可选择接听或拒接,不影响游戏继续进行。

Android 5.0通知中心融入更多卡片式风格

Android 5.0 Lollipop中新增了一项新的功能,允许用户管理通知中心中的通知消息。原先的Android通知栏几乎是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所有的应用通知都会弹出,要想关闭只能进到每一个应用中去单独设置,或是使用第三方软件来实现统一管理。但是现在不用了,Android 5.0已 经自带了通知管理界面。

 系统设置、声音与通知中找到通知管理

;在系统设置、声音与通知里,用户就能找到有应用的通知管理功能。这里系统将通知分为了三个级别,分别是阻止、优先和隐私。阻止是从不显示此应用的通知; 优先则是将此应用的通知显示在顶部,即便设备设置为仅限优先中端也持续显示通知;而隐私则是在设备锁定后,隐藏来自此应用的敏感内容。另外,现在长按通知 消息还能看到相应的应用名称、图标、通知到达时间,并且提供了一个可以转到应用通知设置的链接。

点评:无所谓谁抄了谁!关键在于谁现在是走到了浪潮的最前言,谁才有话语权。我们大家所认为的谁抄谁,不就是我创造出来的东西,被其他模仿了,可不就是这个道理而 已。Android 5.0已经自带了通知管理,确实解决掉了Android通知中心之前的一些小毛病,&ldquo葫芦里有药&rdquo,不过还是要慢慢卖才行。

省电:使系统配色随电量变化而改变

 其实从Android 2.0开始,谷歌公司Android 系统的开发人员就开始了寻找更好的系统省电方案,毕竟Android作为运行于移动平台上的操作系统,更有效的省电模式会让移动设备获得更为可观的电池续 航时间。然而这套方案对于当时刚起步成长的Android来说,又是何等的艰巨!乃至于从Android 2.0的时代,谷歌对省电方案的探索一直延续到 了现在***的5.0时代。那么现在的Android 5.0省电优化如何?我们继续来聊聊这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当年Android 2.3更新对省电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优化

 我们都知道谷歌在Android 5.0中加入了一个新的&ldquoBattery Saver&rdquo省电模式。谷歌官方自己就认为,这个省电模式可以使得用户们的 设备最多能延长90分钟的续航。但是同时它还会使得你的系统配色全变为橙色。不过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Android 5.0的省电模式是通过 JobScheduler API以及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刷新率来达到省电的效果,而且还使用了Project Volta量化每个应用的耗电量,在手机快没电的情况下主动降低CPU的主频或者关闭通讯模块,以获得更长的待机时间。还配备了一个Battery Bistorian电池历史记录功能,可让详细显示设备的耗电情况。

Android 5.0电量不足会使任务栏变橙色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你会发现Android 5.0的省电模式打开之后,系统的屏幕亮度会调低,后台数据(大部分)关闭,动画全部取消,震动关闭,这与一般的节电应用和其他手机厂商自家省电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过关闭耗电的功能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不知道谷歌此举的用意何在?橙色更加能提醒用户手机的 电量已经不足?

点评:不管怎样,谷歌在Android 5.0中省电模式的修改还是融入了自己 所意识到的优化,但从目前5.0所得到的优化情况来看,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到,无论是电量让系统变色,还是每个应用程序的指标量化,这始终是没有直接使设备的续航时间延长90分钟来得痛快。因此,笔者拙见,谷歌还是无需在一些花哨的地方讲究太多,而把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续航时间延长上,相信这样会更受用户的 欢迎。

[[121943]]

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解锁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在目前科技业界的使用,其实或多或少还是算是个稀罕 物。但凡一款科技产品在接入了生物识别技术之后,似乎都会变得高大上起来,虽然说有些生物识别技术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或许会出现一些不实用,不好用的现象,但这项技术却会成为一些销售潜移默化的亮点功能来大为宣传。

Android人脸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正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指静脉、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所涉及到的这些方面非常多,不过就目前来看,真正实现落实到移动设备上的还不多。然而下面要讲的则是在目前Android平台上已经实现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

Android 5.0 trusted face成功启用

其实早在Android 4.0,谷歌就已经开始就引入了人脸识别解锁功能,但说实话真的不怎么好用,识别速度慢、精度差,只是看起来很好玩而已,相信不会有多少人真的一直用它。不过现在Android 5.0可以说引入了trusted face之后已是今非昔比,总算是能让人接受了。当用户开启人脸 解锁模式后,需要你盯住手机前置摄像头几秒钟,然后在锁屏界面的底部,你会看到一个小人圆形标记,这就代表手机看到了你的脸,但是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将整个大脸显示在屏幕上来判断了。

[[121944]]

trusted face只是在人脸识别解锁功能上加了一把锁而已

点评:Android 5.0***的trusted face,虽在生物识别技术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的人脸解锁,其实也是唯一的实用功能上,却反而不能做到完全解锁。trusted face就目前来说,只是一道额外的安全措施,识别通过之后,就会面临传统的滑动解锁、密码解锁、图案解锁界面—&mdash具体取决于你的安全设 置。这是因为Google认为人脸识别解锁的安全性较差,比不上传统方式,因此不能完全作为安全锁定方式,只能是个辅助而已。不知诸位对这样的安全措施,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脸解锁是否感冒,反正就现在的状态看,谷歌还是为后面的进一步技术研发,似乎留了一手?

 Android 5.0是否能化解隐私问题

隐私问题一直都是用户所敏感的一个问题,较早前的账 户泄露事件,就像苹果这样的巨头功能,甚至都被曾被牵扯到其中(iCloud资料泄露事件)。作为业内有利对手的Android,谷歌公司自然不会让Android触及这些问题,因为这件事情,小则除了会为开发者难堪,重则能让一个产品陷入困境。

在移动操作系统上,所涉及到隐私方面的案例很多,主要包括视频、照片、信息、电话、通讯记录、联系人、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等等,甚至细致到了一些功能的设置都称了隐私项。一个移动平台有多少隐私,真是因人而异,可谓是没有一个准确的量来估算。

一个案例:当您的朋友想借你的手机打个电话,但是您又害怕他查看手机中的其它内容,这该怎么办?

解决方案:很简单让手机暂时只能打开电话应用就好了。

启用Android 5.0 Lollipop中的Screen Pinning功能

方案分析:Android 5.0 Lollipop中的Screen Pinning功能,能帮助用户只允许手机运行指定的应用。

钉住指定的应用(这里特指电话)

为了使用该功能,你需要到设置-安全中打开Screen Pin功能,然后打开最近应用界面,点击右下角图钉形状的图标就可以&ldquo钉住&rdquo***个应用,一旦 某个应用被&ldquo钉住&rdquo之后,Home键和最近应用键就不会起任何作用了,后退键也只能在该应用中起作用,意思就是你无法退回到主界面,同时状态栏的所有图标 也都会消失,要想退出该功能,只需要同时按住后退键和最近应用键就会退出到锁屏界面。

点评:有了这个贴心的功能,大家就不用担心有人会假装借用你的手机来进行恶作剧了。同时对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说该功能也非常有用,比方说,孩子如果想玩游戏而您又怕 他们把手机搞得一团糟的话,那么现在就可以使用这项功能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该特定的应用内操作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这意味着别人还是可以查看你的联 系人或者是网页浏览历史等信息,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121945]]

Android 5.0总评

或许有人会认为,目前瞬息万变的行业内,强烈的竞争中的相关产品开发者们,面对用户对全新功能的需求前提下,却呈现出来的产品升级的&ldquo挤牙膏&rdquo现象。也许真 的是无货可供,又或者是特意放慢更新的速度,保持后续功能上线时的新鲜度,所以话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有些开发者的行动看不明白,那也属正常。

 然而,从总的来说Android 5.0是继4.0之后的一次重大更新,谷歌也希望通过新版本,来更好地统一Android的用户体验、设备交互能力。综合 前面笔者所详细点评的几个方面,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谷歌在给广大用户传递一些细化的提升。让我们继续期待Android在后继的开发中,不断地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chenqingxiang 来源: 新浪科技
相关推荐

2014-10-30 17:43:59

Android 5.0Android Wea

2013-07-09 21:15:15

Java后台

2021-07-13 10:26:10

Windows 10Windows操作系统

2015-06-15 15:46:09

联想互联网

2021-06-08 10:45:15

微软Windows 10Windows

2012-11-14 15:43:29

淘宝技术

2011-08-24 09:42:05

笔记本评测

2021-03-15 05:45:13

Edge微软浏览器

2022-02-13 07:39:16

工具Windows应用

2011-01-06 10:21:00

启明星辰联想网御

2020-09-15 17:22:14

电脑内存硬盘

2022-01-06 19:00:03

微软WindowsWindows 11

2020-11-02 07:28:07

Windows10

2011-01-10 13:53:14

金山卫士金山

2019-09-04 09:26:42

谷歌Android开发者

2021-09-10 10:50:24

iOS苹果系统

2012-07-23 13:19:50

快牙

2014-11-06 10:58:20

Android 5.0Google

2011-04-10 16:16:41

2016-11-08 07:58:02

乐视难关科技新闻早报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